当前位置:凯发k8 >资讯 > 正文

两个月内中央5次点名的“新基建” 已成江苏投资新亮点-凯发k8

作者:admin日期:2024-11-11 10:36:45浏览:125 分类:资讯

原标题:两个月内中央5次点名的“新基建”,已成江苏投资新亮点

  中央5次“点名”,“新基建”火了

  如果要给2020年前三个月梳理一份热词榜单,“新基建”必定挤入前十。

  1月3日,国务院常务会议: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,出台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支持政策,推进智能、绿色制造。

  2月14日,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: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,要以整体优化、协同融合为导向,统筹存量和增量、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发展,打造集约高效、经济适用、智能绿色、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。

  2月21日,中央政治局会议:加大试剂、药品、疫苗研发支持力度,推动生物医药、医疗设备、5g网络、工业互联网等加快发展。

  2月23日,中央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:一些传统行业受冲击较大,而智能制造、无人配送、在线消费、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大成长潜力。要以此为契机,改造提升传统产业,培育壮大新兴产业。

两个月内中央5次点名的“新基建” 已成江苏投资新亮点

  3月4日,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: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、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,加快5g网络、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。

  两个月内,中央屡次部署“新基建”。在3月4日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,更是首次提及“数据中心”这一概念。

  “新基建”的火热,同时反映在股票市场的震动。3月5日开盘后,“新基建”板块中特高压、充电桩等板块大涨。其中,特高压板块中国西电、平高电梯、特别电工、大连电瓷等多股涨停,板块半日成交78亿元,净流入资金超过8.13亿元。

  新基建“新”在哪儿?

  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,将5g、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、物联网等作为“新型基础设施建设”的代表。

  一年多来,新基建的概念逐渐清晰:发力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,主要包含5g基建、特高压、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、新能源汽车充电桩、大数据中心、人工智能、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。

  事实上,新型与传统并不是泾渭分明,如今的新基建也并非“圈地自萌”,而是在传统基建的基础上做出更富“想象力”的延伸与拓展。

  传统基建,就是铁路、公路、机场、港口、水利设施等人们口中的“铁公基”,“新基建” 本质上是信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,能支撑传统产业向网络化、数字化、智能化方向发展的信息基础设施。

  如果说传统基建是修桥铺路盖房子,搭起城市的四梁八柱,新基建就是建网铺线盖基站,赋予未来生命力与可能性。人民追求美好生活,社会发展也在探寻新的突破口,为了不让“铁公基”在新时代“水土不服”,“新基建”力求补齐未来发展的短板,既刺激短期需求,又增加长期供给

  新的地区、新的主体、新的方式、新的领域,是恒大经济研究院院长任泽平眼中新基建“新”之所在。

  新的地区,对人口流入地区,要适当放松地方债务要求,以推进大规模基建;对人口流出地区,要区别对待,避免因大规模基建造成明显浪费。

  新的主体,要进一步放开基建领域的市场准入,扩大投资主体,尤其是有一定收益的项目要对民间资本一视同仁。

  新的方式,基建投资方式上要规范并推动ppp,避免明股实债等,引进私人资本提高效率,拓宽融资来源。

  新的领域,调整投资领域,在补齐短板的同时,以改革创新稳增长。

  2020年的新基建,不会是“四万亿”的重演

  2008年金融危机后,中国经济增速快速回落,出口出现负增长,大批农民工返乡。为了应对危机,中国政府于2008年11月推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、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十项措施,据估算,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,这也是令人记忆犹新的“4万亿”。

  在这4万亿中,大规模基建首当其冲,高铁、高速公路房地产等蓬勃兴起,在改变了中国的投资格局的同时也让整个社会焕然一新。但不可忽视的是,4万亿计划也带来了通货膨胀、产能过剩房地产泡沫等不良后果。

  于是,在此次13省市34万亿基建投资一出,许多人担心,这会不会是“四万亿”的重演?

  首先,看看为何要在今年发展“新基建”。

  2020年的疫情黑天鹅让生产与消费几近“停摆”:餐饮、旅游、电影等春节消费大热门纷纷遇冷;生产复工进展迟缓,员工返工意愿不高。2月pmi、非制造业pmi分别回落至35.7%、29.6%,均为历史最低水平,生产、新订单指数均有断崖式回落。为了稳投资、稳增长,发展基建是必然选择。

  疫情导致的全面隔离,让人们不得不将需求全部转移到了线上,“云教育”“云医疗”“云办公”、智慧城市、无人配送等新兴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。倚靠大数据的支撑,新兴消费习惯、新型商业模式应运而生,信息化、智能化的发展成为大势所趋,这也是新基建的发展窗口。

  其次,新基建的比例在上升,传统基建的比重在下降。

  当年“4万亿”之所以存在一定负面影响,与过分依赖“铁公基”有很大关系。在房地产、基建等方面投资,极大的促进了钢铁、水泥能建材产业的发展。而在完成建设后,相关产业不能及时根据市场作出调,导致如钢铁产业产能过剩。

  而如今的34万亿已大有不同。在项目清单中可以发现,虽然公路、高铁、桥梁等仍是“大头”,但比重明显下降,同时,水利、生态环保、医疗、养老、新兴产业等比重大幅提升,也更加聚焦于补基建短版、新型基建领域。

  最后,新一轮的投资脚步已越走越稳。

  在2008年的4万亿投资中,基本上都是计划之外的投资项目,尤其是撬动地方投资计划应用较多,总金额可能远远超过10万亿元,而当年的gdp总额也仅仅30万亿左右,因此对经济的短期激励效果特别明显。

  而这一次的34万亿投资计划,许多都是计划之内的重大项目,只不过让进度更快、工期更前了。与此同时,2020年投资计划也将今后1-2的投资纳入考量,也更具备大局意识与前瞻性。

  江苏的“新基建”正在腾飞

  全国各地投资计划一出,江苏再次坐实投资大省的身份。在目前已公布投资计划的15省市中,江苏以5410亿的年度投资规模位列第四。

  2月14日,江苏发布的《关于2020年省重大项目编制和推进情况》显示,江苏今年投资计划安排省重大项目240个,包括实施项目220个、储备项目20个。年度计划投资5410亿元,比2019年增加80亿元。

  这80亿元增加在哪里?

  在通览项目名单后记者发现,今年江苏重大项目共分五大类:创新载体项目、产业项目、生态环保项目、民生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,其中民生项目的年度投资额比2019年增加140亿元,成为五大类中的“榜首”。

  此次公布的重大民生项目不仅有苏北农房改善、省中医院扩建工程等,更有为了应对此次疫情,新增安排的南京第二医院(省传染病医院)扩建等公共卫生项目。

  这些补短板、惠民生的民生项目正是江苏“新基建”的底气所在。截至2月底,苏北五市已有303个上年结转及今年年初开工的农房改善项目复工,复工率近八成。39个新项目已在春节后开工。江苏用切实行动圆农村百姓安居乐业的幸福梦。

  除了聚焦补短板惠民生等公共建设项目,江苏更在创新引领、产业提升等“新基建”投资方面集中发力。

  恒大经济研究院院长任泽平在此前的采访中认为,要调整投资领域,就要在“新基建”发力,以改革创新稳增长,而江苏恰恰把握住了改革创新的命脉。

  在2020年江苏投资重大项目名单中,连云港中科院能源动力研究中心、南通北京大学长三角光电研究院、无锡中船深海空间站研发基地等创新载体项目正筹建、培育,未来将有力推进核心技术自主化;无锡华虹集成电路、南京五十五所射频集成电路、徐州霍尼韦尔智能高效电机、药明康德合全新药等战略性新兴项目也正快马加鞭,通过补链强链为江苏实现产业突破。

  与此同时,江苏也同样注重传统基建的基石作用。在2020年基础设施项目中,不乏江苏人民期盼许久的交通项目,如北沿江铁路、沪苏湖铁路、江阴第二过江通道等。南通新机场、宁宣铁路、宁盐高速公路等10个基础设施项目也在储备当中,未来将逐步打通江苏“大动脉”。

取消回复欢迎 发表评论:

网站地图